close


人之所以會感到不適,有可能是身體「結構性」或「功能性」障礙、或兩者兼有之所造成的後果,其中脊椎是人體結構問題的主要根源,器官病變則可歸類為功能性問題,而因為脊椎不正導致神經傳導不順或壓迫器官產生病變,就是結構性與功能性障礙兼有的狀況。

脊椎的根基在於骨盆,當骨盆不正時,為了維持人體直立站姿與雙眼平視,脊椎會開始朝相反方向歪斜。以骨盆位置呈左上右下為例,因為腰椎原本應和骨盆垂直,所以它會向右歪斜;但為了讓身體繼續直立,較上方的腰椎或胸椎會逐漸向左矯正,接著又換更上方的脊椎為了平衡身體而開始向右傾回....長久下來脊椎就變成 S 形發展。同時骨盆不正也會產生功能性長短腳,上斜的那側腳會比較短,平常可能會不自覺站成三七步(長腳在前),嚴重者可能會跛行。

脊椎的每塊椎骨之間有椎間盤(軟骨組織)當緩衝墊,就跟其他骨骼關節一樣,椎間盤可以緩衝壓力及提供旋轉彈性,間距太小或骨骼錯位會使椎間盤受到擠壓、變薄、沾黏、突出等,如果沾黏情況很嚴重,可能就變成僵直性脊椎炎(脊椎太直無法彎曲)。每塊椎骨兩側都有神經口連接相應的神經系統,頸動脈更是貫穿七節頸椎通往大腦供應血液,由於脊椎連接了全身神經並與腦部相連,所以對神經傳導和腦部供血影響重大,一旦錯位就可能產生坐骨神經痛、腿部麻脹疼痛、內分泌不正常、自律神經失調、頭痛、失眠等問題。

位置正確的脊椎不僅從正面看要與地面和骨盆垂直、椎間盤之間有適當間隔、神經口和血管通暢無阻,而且為了緩衝人體行動時產生的巨大壓力,從側面看脊椎也會發現脊椎有著頸椎向前、胸椎向後、腰椎向前、薦椎向後、尾椎向前的彎曲弧度,必須保持正確的彎曲弧度才能分散地面傳回的反作用力,太直、太彎、太緊都是不正常的。有興趣者可以到推薦網站:台灣凱羅健康協會查看各節椎骨的器官/神經對照資訊。

人體的設計十分精密,脊椎之所以被稱為「龍骨」,就因為它是牽一髮動全身的骨幹。以前不知道脊椎錯位的嚴重性,只是淨找內科或中醫看診,殊不知脊椎調正後,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接下來我要說說自己的悲慘病史:

在我第二份工作期間,因為當時心情抑鬱,加上工作繁重,長久累積疲勞的後果一次爆發,以往可能是在放假期間才會生病,後來某天午休吃飯中途突然頭暈站不住,請假回家後就接著連續四天反覆高燒不退。等到再去馬偕醫院複診時,我的白血球數剩不到正常值 40%;正常來說,生病時白血球數應該要增多以便對抗外來病菌,我的白血球數不足就代表增多的白血球已經戰死,新生的白血球還來不及遞補。因為醫生擔心我自己租屋會昏倒沒人知道,所以要我住院觀察,嚇得我當天飛回高雄,至少家裡還有爸媽可以抽空看顧。這次生病發生在農曆年前約三個禮拜,加上農曆假期,我整整休養了一個月,期間除了頭暈、鼻塞、耳鳴、全身酸痛無力等感冒症狀,還全身長了濕疹,而且經常胸悶難以呼吸,前兩週的夜晚不是因為皮膚癢睡不著,就是呼吸不順而不得不坐著或斜躺,沒有一天能安穩睡覺。等感冒症狀減輕得差不多,換成嚴重背痛,胸悶狀況也沒比感冒時減輕,有天晚餐後老爸說我兩側肩胛骨不一樣高,我自己用手摸後背,發現整條脊椎不但不成一直線,胸椎和腰椎也有幾個節段特別凹陷,這時才知道原來自己脊椎歪了。

我接觸的第一位整脊醫生是媽媽學校同事介紹的傳統整脊師,完全徒手,不使用任何藥物或電療,他在動作和飲食上有嚴格限制,例如所有動作都要保持身體兩側平衡的狀態進行(不能側邊拿袋子,而是要兩手合拿或合抱),飲食上則要求停吃容易引發過敏發炎反應或對筋骨不好的食品(如貝殼類、香蕉),目的是利用這些姿勢和飲食來確保身體兩側平衡及避免過敏發炎。最初兩週要每隔一天去「鬆筋骨」,等到醫生認為筋骨鬆開了,再找三位男士協助最後整脊動作,此時連同醫生在內的四人會分別拉住患者的雙手雙腳,並依照醫生指示向特定方向施力或固定。因為脊椎歪掉的人通常都是肌力不夠或不當伸展收縮,所以剛鬆開的脊骨在還沒完全固定之前仍必須遵守醫生原來的動作和食品要求至少兩週,整脊隔天是第一次回診檢查,再來三天後回診,然後就能視情況一週、兩週或一個月回診一次。那次整脊之後,我第一次有了「海闊天空」的感受,因為胸椎部位拉開了,肺部不再受到擠壓,才知道原來正常呼吸是這樣舒服~當時為了固定脊骨,我穿了半年鐵衣,但後來覺得穿半年太久了,反而讓身體依賴鐵衣支撐,脫掉後常有身體「很容易斷掉」的錯覺,因為腰腹部的核心肌肉群肌力變差,反而不能有力支撐上半身重量,常要提醒自己挺直、別駝背。

既然第一次調整的效果很好,為什麼後來又去看了別的醫生呢?當然就是因為我又回台北開始另一份經常加班的鬱悶工作,加上脫掉鐵衣後肌力不足還有習慣姿勢不良,所以又歪掉了咩....  第二位醫生是同事介紹的,在捷運淡水線(口其)哩岸附近。他的手法和第一位醫生不同,牆上掛滿了脊骨神經和器官的對照圖,雖然也全部徒手,但不需要鬆筋骨的時間,而是直接開始整復。他只要求整脊前一個小時不要吃東西、不要翹腳、回診之前先電話預約,並沒有其他繁雜要求。我對這位醫生的治療並沒有特別感覺,當然剛調整完會覺得舒服,可是隔一兩天就又錯位,效果似乎沒辦法長時間保持,所以等我買的十次券用完也就不再去了。

第三位醫生就在我之前租屋的雙連捷運站旁,和我住處那條巷子正好隔著捷運站相對,是第二份工作的同事介紹的,當同事告知地點時還頗有自己有眼不識泰山的感嘆。這位醫生的療法比較特別,一開始先用電療機鬆弛身體肌肉,然後才開始調整,說這樣才不會硬拉而導致受傷。他的手法比較像國術接骨風格,因為 Viola、Felicity 也跟我一起去調整,所以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自己的調整效果,而是 Felicity 因為初次整脊時所發出的骨頭喀答聲而尖叫的模樣(不是因為痛,只是被自己骨頭的聲音嚇到)。後來我到別處租屋,加上對這位醫生的手法較不習慣,所以只去過三四次就淘汰出局。

第四位醫生在高雄,是鼠年過年前回高雄時落枕,媽媽的好朋友楊阿姨介紹我去她鄰居大力推薦的謝醫師處調整。謝醫師在台灣學習整脊手藝,之後赴美國修習脊骨神經醫學課程,雖然不像歐美正統脊骨神經科醫生那樣學習完整的四年西醫和脊骨學科,但有很扎實的脊骨神經知識,同時他使用特製的診療床和一些器具來輔助整復,可以在緩衝壓力的情況下有效調整錯位的脊骨。第五位陳君綜醫師是謝醫師的同學,在台北開業,因為我主要在台北工作,偶爾回南部長住一段時間,所以目前持續找這兩位醫師做保養。

雖然陳君綜醫師與謝醫師是同門師兄弟,所用的工具也相似,但比較起來他更加小心仔細,或許因為他之前是長生學的點穴師,在民俗療法方面有更廣泛的涉獵,加上個性比較開朗健談,所以每次 Viola 和我去回診時總是能學到一些新觀念或保健方法,過程中充滿笑聲,診療完不只身體舒暢,心情也很歡樂,是這五位醫生中最令人愉快的診療經驗。陳醫師和其他醫生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他不吝教導患者利用簡單的運動來自我保養。他認為骨盆是身體重心所在,只要骨盆正了,上方脊骨和下方腿骨都不容易歪掉,所以他教我和 Viola 一種「蹲法」,要我們每坐著一小時就起來蹲二十下,利用身體自然下墜的重力將坐姿不正確所造成的脊骨歪斜或肌肉緊繃恢復成正常狀態。此外他認為「散步」是最好的運動,因為散步時全身肌肉骨骼都會協調平衡,是一種全身運動,而且要慢步走而不是快走,這樣才不會造成小腿肌肉緊繃和膝關節過度受力,也不會太過扭動骨盆,只要持續每天輕鬆散步半小時,就能讓全身肌肉沒有負擔地練習協調平衡,讓整脊效果更持久。

陳醫師的骨盆保健蹲法如下:
1) 雙腳約與肩膀同寬,腳內緣平行、腳掌完全貼地蹲下,雙手輕輕環抱膝蓋,頸部自然放鬆低垂,像是嬰兒在子宮中的曲臥姿態。
2) 腳掌不離地,手仍環抱膝蓋且頸部放鬆垂下,然後將屁股抬高約離地五十公分,再利用地心引力自然讓屁股下墜還原成原蹲姿。
3) 當還原成原蹲姿時,利用反彈力重新將屁股抬高約離地五十公分,然後重複蹲下的動作。
4) 還在調整階段時只要每次做 10-20 下即可,做太多會過度拉扯整個背部肌肉,反而會發生過度運動後全身痠痛的現象。膝蓋有問題或脊骨不正的人,做這個動作會感覺很吃力,可能是雙腿痠軟或尾椎發麻,或者重心不穩,因此這也是檢查脊骨正不正的好方法。

有興趣檢查自己脊椎健不健康的朋友,可以去找我目前就診的醫師試試:
陳君綜,更新保健中心,0932011355
台北市南昌路二段42巷14號1F(古亭站8號出口,南昌公園公車站旁的巷子裡)
謝志杰,養森脊椎保健中心,07-2413611、0929821746
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234巷25號(前金國中後門巷子內)

如需更詳盡的「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 說明, 可參考 http://www.acup-chiro.com/chinesearticle/chiropractic021603.htm、台灣凱羅健康協會 http://www.chiropractic.com.tw/index.asp、http://dearlanny.pixnet.net/blog/post/6882935。


2012 年 2 月 20 日更新
因為很多朋友留言想要新竹那位整脊師的資料,趁著搬家終於翻到名片了
不過時日已久,是否還開業或搬遷,或是服務內容是否仍相同,本人不便親自查證
需要的朋友就請自行參考取用吧
淞賀推拿復健健康中心
推拿師:賴秀金
地址:新竹市湳雅街187巷174號
電話:03-5339008


 


2012 年 10 月 26 日更新
陳君綜醫師的更新保健中心搬家了,空間更寬敞舒適,現在還多了吳神父足療
新家在巷弄內,要稍微找一下
轉進南昌公園旁的巷子(42巷)會看到一間南福宮,右轉進巷弄看到腳丫招牌便是



另外陳醫師的骨盆保健蹲法也有更新:
1) 雙腳約與肩膀同寬,腳內緣平行、腳掌完全貼地蹲下,雙手伸直掌貼地板,頸部自然放鬆低垂,像是嬰兒在子宮中的曲臥姿態。
2) 腳掌手掌不離地,頸部放鬆垂下,以原來肩膀位置為軸點,將屁股抬高約離地五十公分,再利用地心引力自然讓屁股下墜還原成原蹲姿。
3) 當還原成原蹲姿時,利用反彈力重新將屁股抬高約離地五十公分,然後重複蹲下的動作。
4) 還在調整階段時只要每次做 10-20 下即可,做太多會過度拉扯整個背部肌肉,反而會發生過度運動後全身痠痛的現象。膝蓋有問題或脊骨不正的人,做這個動作會感覺很吃力,可能是雙腿痠軟或尾椎發麻,或者重心不穩,因此這也是檢查脊骨正不正的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言的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