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 [達摩祖師傳] 的機緣,起自到太極門學氣功;當時我還只是個中學生,因為達摩祖師是我們的祖師爺之一,所以師父引介這部影片讓所有弟子觀賞體悟。前陣子偶然從「佛教多媒體資料庫」網站發現可以下載這部電影,所以利用閒暇再看一遍,心中另有體悟,特此為記。我在伊莉網站上寫了影片介紹 (http://www.eyny.com/thread-2014597-1-2.html),同時提供檔案下載 (使用 Gogobox 軟體即可免費下載),歡迎網友散佈分享。


 


先簡單介紹一下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原名「菩提多羅」,是南印度國的三王子,因傳授武功和「二入四行」禪法,而對中國佛教產生很大的影響。他所創立的佛教宗派即是「禪宗」,共傳六祖。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觀」全文僅數百字 (請參閱 http://ctworld.org/turn/sutra/005.htm),直指人心,道盡修心之要。「二入」一是理入,一是行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體悟人人皆具佛性,終至不生分別、寂然無為的無上深妙禪境界,是為理入;四行則指四種方便法門,包括:第一報冤行,第二隨緣行,第三無所求行,第四稱法行,透過四種道行修為來體證禪理,一切不假外求,人人本具。


 


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便是達摩祖師說的話,儘管有些劇情與史實不合,但劇中智慧之語仍很值得我們深思。
1.「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是般若多羅法師留給三王子思考的話,意思是,不要「我執」。佛法闡釋的是無常無我之理;因緣聚合謂之無常,因為無常所以無有不變之事物,也就是無我;因為無「我」所以也就無「我所」(因我而起的各種依執)。個人粗淺體會是,應當放下分別心,拋開世俗牽絆,反求諸已以證空性自在。
2.「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污泥能生蓮,也是好泥土。人人本具佛性,只因因緣際會而有各種示現,凡事沒好沒壞,因人而異。以前我總是黑白分明、極為固執,但年紀漸長愈來愈能體會「灰色地帶」其實才是人生大部分風景,應當本著佛性智光,遇事隨緣但本心不變才是。
3.「瓦既然不能磨成鏡,坐禪又豈能成佛?」:達摩禪師見中原僧人只重形式不修心的修行方式,便以「磨瓦成鏡」為例,點出僧人只知坐禪卻不知為何坐禪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知理並修心 (理入行入) 才是最重要的!
4.「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可將刀割自身」:達摩祖師遇到一位獵人時所說的話。般若多羅禪師曾說,人與牛都是平齒,所以人吃肉才是違反自然法則。何況萬物皆有靈,不得任意毀身,不能有我不殺生還有別人殺生這種姑且念頭,畢竟自做自受、自做自得。
5.「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的事」:這應當是最淺白的佛家因果之說了。眾生(未得道者)皆有累世罪業,是因果循環所致,無論受苦、貧窮、生病、殘障,亦或富有、聰明、通達等,都應耐心忍受懺悔,而當下心念和行為更是影響下輩子造化的種子,不可不慎。
6. 達摩祖師告訴慧可,不可輕視執迷不悟的人,因為人隨時都有棄惡向善的心。有時我們會無法原諒別人犯錯,很想放棄他,但我們應該學習更具慈悲心,像佛陀一樣平等無求地愛世上每一個人。


 


我想起了有關六字大明咒的一個公案。有位高僧行經山林,發現一間草屋大放光采,於是他認定該處必有得道之人,便前往尋道。豈知那間草屋中只有一位老婆婆獨居,僧人認為老婆婆不識字、沒知識,也不曾做過什麼了不得的大事,為什麼竟能讓草屋散發佛光萬道?老婆婆說,她年輕時學會一道咒,從此經常誦唸,行住坐臥、灑掃耕食不曾間斷。於是僧人問她唸的是什麼咒?她說,我唸「嗡嘛呢叭咪『牛(ㄋㄧㄡ/)』」 ;僧人便說,這是六字大明咒,但是老婆婆妳唸錯了,最後一個字應該唸「吽(ㄏㄨㄥ)」才對。老婆婆一聽登時沮喪不已,自己居然六十載都唸錯了。僧人當時不曾多慮,起身告辭,但他一踏出草屋看到原來的光芒已經消失,心下了悟:「糟糕,我壞了老婆婆的歡喜求佛之心!」於是他再次入屋,跟老婆婆說她唸的沒錯,是自己咒文太多所以一時失語。老婆婆聽了非常高興,又再繼續唸她的「嗡嘛呢叭咪『牛』」,此時屋頂佛光重現。


 


這則公案說的便是「心」。老婆婆因為專心致意、堅忍不變地持咒,已達心無他念的無我境界,唸錯經文絲毫無損其修心之功,所以才能發出耀眼光芒。她若執著於正確的咒語唸法,便是只重形式,無異於達摩祖師所說的「磨瓦成鏡」。無論你信或不信什麼宗教,無論你想不想修行,請務必記住,「心才是最重要的!」存善念、做善事、說好話,一定能常保自身清靜光明。


 


願大家  福慧增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無言的CC 的頭像
    無言的CC

    Cecilia的秘密空間

    無言的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